浅析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相互融合
来源:hth华会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07 18:57:49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业的灵魂,它与旅游资源有着水融的关系。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广义的特殊文化活动,表现在它既是文化的消费过程,又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文化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旅游资源重要内容。旅游则是实现文化教化与娱乐功能的良好载体与途径,是对优秀文化的挖掘、提炼与弘扬。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现代旅游呈现多元文化格局,旅游方式呈现多元化、需求呈现多元化以及旅游信息的传播也呈现多元化。旅游作为重要的对外宣传方式之一,应更多注重文化层面的诠释,从而在国际旅游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打响自己的品牌、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因此对于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相互融合的研究变的尤为必要。

  文化与旅游经济融合,促成文化的商品化进程,文化要融入旅游第一步是要商品化。商品化中的商品更多的不是指一般商品的出售,如机票、胶卷等,而是指一种本来不是用来出售的东西,但现在被拿来出售了,如文化遗产及神圣的东西拿来作展示表演等等。从而存在文化的商品化过程中给民间传统文化真实性带来的破坏这一说法。

  商品化未必会破坏文化的真实性。什么是传统?什么是文化真实性?民间传统文化的保留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按照文化变迁的理论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处于一种恒常的变迁当中,那就是说,民间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另外,文化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而且这种变化可以跟着时间的变化而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而被大众旅客所接受。这一认识是极为富有洞察力的。美国的迪斯尼乐园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至于真实,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商品化是经济人类学关注的一个重点。文化商品化是否剥夺了文化价值的独特性,使文化内涵消散和流失。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看,一切经济活动都不能脱离其文化制约,区域与民族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于文化差异和民族差异而产生的旅游活动中,文化的商品化是个自然的过程,并不损害原有文化的价值。旅游活动中的“舞台真实”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神圣仪式等必将产生消解作用,但也带来了文化创新和整合的机会。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社会学家柯恩(Co鄄hen)则是从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互动中来理解文化的变迁的。他认为,旅游是一种“涵化”的过程,随着旅游和其他新的文化因子被引入目的地社会,引发当地人民生活方式产生变迁的力量也开始形成。尽管最初所产生的力量可能是微小的,但由一笔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成倍增加的乘数效应是有可能实现的。而在经济方面产生这种“乘数效应”的时候,文化的“乘数效应”也是完全可能会产生的,即游客与东道主之间产生了相互的文化上的影响,而且这种文化上的接触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变迁,有时这些变迁简直就是出乎人们意料的。不管这种变迁是不是人们想要的,变迁总会发生。这些理论和观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既说明了旅游研究的复杂性,同时也预示了旅游研究所具有的广阔前景。

  目前学术界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文化旅游和旅游文化两方面。看起来相似,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廓清这两个之间的关系,不但在理论上成为一种必须,对旅游实践的有效开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文化旅游主要指旅游者以消费文化旅游服务产品,体验与享受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内涵为主,从而获得身心愉悦的一种旅游活动。着重强调的是旅游经营主体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以效益为指南,以自然与社会文化深度组合创造景观、开发利用各种休闲娱乐项目,侧重从文化的视角深度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体验的主体性创造行为。文化旅游作为一种普及的新兴旅游形式的出现,其实就是当今世界更为重视知识文化,更为强调人文素质提高的表现。世界旅游组织在1985年给出了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性旅行、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的旅行”。这种定义是把文化旅游当成一种设计产品的思路的观点,将文化旅游的范围狭隘化了。广义的“文化旅游”是指在寻求和参与全新或更深文化体验基础上的一种特别兴趣旅游,与一般的旅游活动区别甚微,因为旅游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一次旅游经历,都是一次对新文化的体验。

  旅游文化是人类通过旅游活动改造自然和化育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是一般文化在旅游中的特殊表现形态,它作用于旅游全过程;表现在旅游者、旅游景观、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意识、旅游活动及其精神产品、旅游业、旅游管理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等方面,旅游文化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广义的旅游文化包括了文化在旅游中各方面各层次的体现,也指旅游与文化的所有关系,狭义的旅游文化是指由旅游者活动而引起的文化现象。

  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对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业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旅游是主体游客、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介旅游业(以旅行社、旅游饭店和交通运输业为支柱)三个要素构成的。因此,文化融入旅游的途径便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趋旺盛,有形物质产品的购买逐渐为无形的精神愉悦和享受所挤占。人们越加注重一次愉快的旅游经历。文化产业的兴盛对于人们的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的引导和影响是巨大的,它能使旅游者更加深入、贴切的进行旅游审美,从而获得一次难忘的旅游经历。文化性已成为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一定要具有这样三个条件:可自由支配收入、闲暇时间和旅游动机。其中前两个因素只是旅游产生的必要条件,后者旅游动机是旅为产生的内在决定因素。动机源于需求,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不断递进的层次。“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愉悦为最大的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性的短暂经历。”显然,旅游者的需要已经超越了单单物质的消费,而是更看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和发展了,主要属于文化方面驱使的结果。

  另一方面,从文化角度看,旅游者是旅游文化的负载者和传播者。旅游文体文化要素包括旅游者生活方式、居住地文化形态、受教育程度、信仰等方面的内容。旅游者前往异地旅游时,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中也在进行着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并在不断的文化交流中创造出新的文化成果。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旅游者自身文化修养和素质也会不断的提高,从而提高个人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审美情绪。

  文化与旅游客体的结合有两个维度,即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时间上的承袭性使其继承前辈创造的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使文化的垂直沉淀不间断地积累、丰富、变化。空间地域的差异正是旅游吸引物的魅力所在,而强化这种差异,形成地域个性才有机会使这种魅力永存。

  在时间维度上,文化的时代差异性使同样的旅游资源具有完全不同的旅游价值,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愉悦要求是随着社会实践的持续不断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不同时代,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价值判断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四点:一是旅游资源随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发展,品种数量也在成倍增加;二是随时代发展,古代部分旅游资源逐渐淘汰、消失;三是旅游资源因时代的差异而评价不同;四是因时代不同,旅游资源功能也不同。

  在空间的维度上,不同地域旅游资源有明显的区域分异规律。文化既是行为的产物,也是进一步行为的制约因素。文化因素是形成地域特性的重要的条件,文化因素的组合形成地区的特性,形成了区域性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特点等,丰富和充实了人类地区文化活动的内容和特点,也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地方文化景观,在旅游资源分布上表现为区域分异性规律。

  旅游业包括以旅行社、旅游饭店和交通运输3大支柱行业为主的众多的为旅游主体直接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和间接的为旅游主体提供服务的诸如行业管理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等旅游企业。他们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中形成和逐渐完备了企业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规范等文化。其中较为典型的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已经越来越为国人所关注。随着旅游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除了“硬性”的规章制度之外,还需要有一种“软性”的协调力和凝合剂,它以无形的“软约束”力量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通过培育组织成员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以此激发组织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正是组织文化这种自我凝聚、自我向心、自我激励的作用构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不断成功的动力,从而加快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

  微观层面,从经济、文化、社会可持续发展角度上考虑,发展文化是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而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机遇。旅游业深入发展,文化更充分融入其中,无疑是繁荣旅游经济的必要条件。文化与旅游资源要素结合起来以后,无论是从旅游主体游客、旅游客体旅游资源、还是从旅游企业单位角度来看,都在某一些程度上延续着旅游的发展。旅游者掌握了必要的环保知识,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以后就能主动的维护旅游地当地的环境,由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资源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结合使得文化得以借助于有形的象征实体进行迅速的传播与交流,并进入旅游者的审美视野范围,从而使得旅游资源因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而长久不衰地展示出它的旅游吸引力;旅游企业组织文化的不断建设和完善也必将能够在对旅游者提供服务时更看重“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来提升游客的满意水平,增加游客的重游率。

  宏观层面,文化旅游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意大利曾对文化遗产投入和产出经过全面系统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每年对文化性参观旅游业征收的增值税收入是保护费用的27.5倍,并能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建筑、商业和交通运输,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从我国旅游业近年的发展来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已成为旅游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经验之一,国内各城市旅游外汇收入排行榜上,排在前几位的都在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或经济发达、文化项目开发较好的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若有足够的资产金额的投入进行深度开发,旅游业可以发展成支柱产业,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且通过其强大的前后关联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在特色农业特色工业服务业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一同营造大旅游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即使不存在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一样能通过大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成功的理念策划,创造出文化旅游吸引物。旅游的经济影响和文化本质特征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文化旅游。

  遂昌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批准文号:浙新办[201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