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智库 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21—1949)
来源:hth华会育app官网    发布时间:2024-04-30 17:51:52

  原创 文旅研究中心 民生智库 收录于线年是中国百年华诞。百年波澜壮阔,百年风雨兼程。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100年来,中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顽强拼搏,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国最早专注于公共事务领域的社会研究智库,民生智库以“为社会思考、为国家献策、为人民发声”为己任,组织专家队伍对中国百年民生发展历程开展了专题研究,回顾百年征程,梳理发展脉络,总结基本经验,展望未来趋势,撰写出建党百年民生研究系列报告,从今日起将陆续发布。今天推出《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21—1949)》。

  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家形象和社会风貌焕然一新。在国家综合实力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由弱小到规模、由规模到规范、由规范到质量、再由质量到效益,我国旅游业的变迁历程可谓是中国经济社会演进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背景之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求成为中国旅游业的奋斗目标。那么,建党100年以来,我国旅游业走过一条怎样的道路?这样一条道路又蕴含了哪些中国式发展经验和理念呢?

  1921-1949年短暂的29年,是中国社会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折期,旅游发展也进入一个承上启下的新阶段。在世界旅游业快速发展和国内各项旅游条件改善而时局又一直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各阶层的人群抱着不同的目的投身于形形的旅游活动,共同推进着中国旅游的近代化进程。

  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全境开放。民国时期的各届政府对入境旅游的管理也非常宽松,这样为大量的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了条件。另外,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法令,承认人们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西方的科学、民主思想广泛传入中国,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也为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提供了政治条件。

  20世纪20、30年代,国民经济增长很快。1912-1949年中国国民经济每年平均递增5.6%,而1926-1936年间,增长率为8.3%。1936年更是达到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峰。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产者阶层和有稳定收入的人群迅速增加,这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了经济基础。

  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文教事业的持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迅速转变,逐步破除了世界以中国为中心的自我封闭意识,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与西方的先进,并主张向西方学习。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到“制度文明”的过程中,中国人逐步改变“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观念,走出家门,面向世界。

  民国时期,中国国内、国际旅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要求有专门机构为人们的外出旅行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在这种有利的客观环境下,中国旅行社应运而生。民国时期以至整个近代中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旅行社,也是唯一的一家大型旅行社,即1923年陈光甫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它的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真正形成。

  中国旅行社始建于1923年,最初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下设的一个旅行部,1927年旅行部与银行分立,发展成为独立的旅行商业机构,至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发展壮大为一个拥有66个分支机构、业务范围[ 业务范围从1923年旅行部设立之初的代售国内外火车、轮船客票及旅行咨询,逐步扩大到车站、码头接送和转送、行李提取和代运、发行旅行支票、为国人办理出国及留学事宜,以及观光游览等业务。]和影响遍及海内外的中国民族资本旅游企业。

  在此后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战乱年代里,中国旅行社辛苦经营十余年的成就损失大半,旅游事业无法加大发展。尽管如此旅行社还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在战争中求生存,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旅行社是民国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代表和魁首,其产生、发展和发达的历程大致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并对推动中国近代旅游事业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近代中国,旅游文献资料急剧增加。据统计,在民国时期的1912-1949年之间,出版的知名旅游报刊达到九种之多,计有《旅行月刊》、《旅行周报》、《旅行杂志》、《旅行天地》、《旅行便览》、《旅行》等。同时,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专门论述旅游活动的专著,比如平绥铁路管理局1935年编刊的《游览之倡导》、中国旅行社1944年出版的《游览事业之理论与实际》等。

  此外,民国时期还出现了大量专门论述旅游活动的论文,比如佘贵棠的《游览事业之意义》、王焕文的《中国亟应提倡旅行事业》、陈宗祥的《论边疆探险事业》、张其昀的《观光业在现代经济之重要性》,甚至还有由美国人安立德原著、秦理齐译述的《中国发展游客事业之机会》旅游译著等,其他的还有旅行游记、旅行指南以及名胜介绍等各种旅游图书和旅游小册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民国时期,针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保护、整理与开发工作。

  一是开放名胜,保护文物,整理古迹。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可供观赏的文物古迹十分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却为封建贵族所独享,而与广大的人民无缘。民国以后,北京、杭州、西安、洛阳等地的文物古迹逐渐向社会开放,使得平民百姓得以游览昔日为皇室、贵族、官僚独享的名胜,这是时代潮流推动的产物。在古代名胜逐渐走向社会开放的同时,保护古物亦愈显重要。为保护游览资源,民国政府于1931年7月3日颁布古物保存法施行细则,内政部也颁布名胜古迹古物保存条例,并曾汇集各省市统计,列成专表。

  二是旅游避暑胜地的开发建设。近代以来,洋人利用特权修建庐山、北戴河和莫干山等游览避暑胜地,并在其内建造别墅、风景区,俨然成为侵略者享乐的家园。这激起爱国人士的愤怒,于是朱启钤先生在1920年前后成立公益会并创办北戴河滨海度假区。1921-1934年,乡绅储南强整修、开发了江苏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

  三是旅游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面貌、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中国当时工业、商业、金融、政治、文化的中心,吸引着大批旅游者前往旅游、观瞻城市风貌。青岛、杭州、上海、天津、大连等城市逐渐成为国内、国际旅游的客源地和目的地,出现了中外游客川流不息的局面,从而形成了近代旅游的基本旅游线)旅游的促销宣传

  在民国时期中国动荡不安,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承受着来自内部压迫和外来竞争的挑战,为更好地发展旅游事业,近代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促销宣传的措施。一是中国旅行社为扩大影响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进行国内外的旅游宣传活动,比如1927年创办旅游杂志、1931年在美国西雅图设立通讯处、出版大量导游丛书等;二是近代时期的中国除积极参加芝加哥、伦敦博览会外,还于30年代在上海、杭州举办过相当规模的国货博览会和西湖博览会,扩大了其影响和旅游吸引力,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的旅游者来游览观光。

  铁路、公路、轮船乃至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方便了旅行和旅游。与此相适应,新式旅馆等新的旅游服务设施也相继在中国出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北平、天津、广州、汉口等大城市,宁波、汕头、青岛、大连等港口商业城市,长沙、郑州、南京、张家口等交通枢纽城市,都成为近代旅馆业发展的热点城市,并出现了老式客栈与新式旅馆并存以及旅馆业中国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竞争的局面。新式旅馆、交通旅馆和公寓构成了这一时期中国旅馆业的基础和框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国旅游住宿设施的条件和接待能力。

  民国时期在中国内部经济结构变更和西方外来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需求的巨大潜力快速增长,近代旅游业应运而生。在民国时期中国动荡不安,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承受着来自内部压迫和外来竞争的挑战,其未能全面发展,但仍形成了自身发展的时代特点。

  民国旅游较之以往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旅游活动更加普及,中国的旅游活动虽然起源很早,但在漫长的岁月中,旅游者无外乎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商人、僧侣等少数人群,难与广大平民大众结缘。进入民国,旧有的阶级、等级观念被打破,特别是团体旅游的兴起,使得参与旅游活动的人群大大拓展,一般的公务员、教师、学生等平民阶层成为旅游的新主体,以消遣为目的的旅游渐成风习。

  伴随着旅游活动的普及和平民阶层的加入,旅游的方式和内容日趋丰富,各种新的方式和内容层出不穷。其中国内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观光旅游、宗教旅游、科考旅游、会议旅游、徒步旅游、救亡旅游等;出境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团体旅游、会议旅游、徒步旅游、文化旅游、游学旅游等;入境旅游的类型主要包括团体旅游、考察旅游、考古旅游、宗教旅游、文化旅游等。

  在民国时期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其成长发育也并不平衡和完善。尽管这样,旅游业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机制还是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起来,在许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国际化、近代化的大城市中,旅游服务设施和专门化的旅游组织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出现了西方近代旅游业的某些特征,形成了以旅行社、旅馆业、交通业为主体的行业规模,具有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民国时期,旅游的规模越来越大,旅游的空间范围也越来越广,这一时期中国的旅游业是由境内旅游转向境外旅游的。随着国际交往的日渐频繁,旅游逐渐成为中国认识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国际旅游因而空前繁荣。这一客源市场的主体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来华外国人,另一部分是走出国门的中国人。

  集团旅游的兴起是民国旅游近代化的又一重要特征。集团旅行可以增进友谊,交换知识,表现合作精神,而且省钱、舒适、优点多多,因此很快被人们接纳。集团旅游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单位组织的集团旅游、旅游团体组织的集团旅游、旅行社组织的集团旅游及学生组织的集团旅游等。

  原标题:《民生智库 百年民生路系列研究——中国旅游百年发展历程回顾(1921—1949)》